「书博会作家访谈」鞠慧:让法制文学护航青少(3)
【作者】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
【摘要】:我想,如果这些活生生的流淌着血与泪的案例,能够让孩子们在即将迷失的那一瞬间,能猛然惊醒,重新走回到正确的人生之路上来;能够引起曾走过弯路我想,如果这些活生生的流淌着血与泪的案例,能够让孩子们在即将迷失的那一瞬间,能猛然惊醒,重新走回到正确的人生之路上来;能够引起曾走过弯路的孩子和家长们的思考;能让正在学着走路的孩子们,不再像这些孩子一样跌倒。我想,这一切,都是值得的。
同样是犯罪,但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犯罪却有很大的差别。成年人犯罪多是有计划的、故意的和恶意的,而未成年犯罪则多是哥们义气、一时冲动、不懂拒绝、意识不到后果等。
记:青少年法制文学创作,与您以往的创作有什么不同?写作中遇到哪些问题?
很多家长只想让孩子看到美的东西,不想让他们接触一顶点的杂质,怕污染了他们纯真的眼睛。内心深处,对“犯罪”这两个字,更是非常抵触。他们觉得这是件距离自己非常遥远的事。但现实却并非如此。我接触到的这些孩子,他们大多都是好孩子,只是因为一步之差,就走到了另一条路上。比如为了怕同学说自己不够朋友,就去帮别人打架的孩子;被拉去偷电瓶,思想斗争半天终没能开口拒绝的孩子;拿拖把杆把同学打成重伤的孩子……
在我采访过的孩子中,类似的例子实在太多太多了。所以,我一直以为,如果你没有亲自跟他们面对面交流过,也并不真正了解他的成长经历,就不要轻易给他贴上坏孩子的标签。我们每一个人,都难免会生病。正常的孩子,在即将生病的前期,父母亲人会及时发现,把病痛消灭在萌芽中。而这些孩子,他们的病痛,有谁知晓?直到最后,病痛暴发,他们步入了另一条路。实在让人心痛。
2016年9月,我有幸参加了由中宣部和中国作协举办的“全国儿童文学作家和编辑研修班”,在分组讨论的时候,我说到了这两本书和正在写的第三、第四本,当即就有几个出版社的编辑表示想要这个稿子。后来,我把这两本书的稿子给了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,书名为《迷失的花季》。这两本书出版后,入选2018年度影响力图书。
鞠:从2010年初开始,我在区法院担任人民陪审员,在十年多的时间里,接触了大量涉案未成年人。每参加完一次庭审,心情都久久不能平静。那种震撼与心痛,真是无法用言语表达。脑海里来回翻滚着的,是那一张张面孔,或茫然或羞怯或悔恨或无所谓。而那些家长们,木讷、愤恨、心痛、无奈、伤心……各种说不清的表情。
鞠:对《圆桌对面的孩子》和《迷失的花季》这两套书的书写过程,也是对那一个个失足孩子的所作所为进行回忆梳理的过程。从未这样心痛地去写一本书。
作为一个成年人,当我们面对着这样一个孩子时,在内心深处,又如何能把他当成一个坏孩子呢?
记:您多次进入省未管所、省女子监狱采访,对那些孩子,您是如何评价他们的呢?
所以,我希望家长们,能让孩子知晓生活本来的样子。
圆桌对面的这些孩子,到底是在哪里出了问题呢?是父母、学校的疏于管理、指教?是周围环境的影响?是孩子自身的弱点所在?生活中,即使是成年人,在人生的道路上,也难免会有一刹那的迷失,更不用说孩子了。那一桩桩案例,那一个个与鲜血和泪水揉在一起的事件,到底是为了什么,才得以发生?是因为孩子的无知、好奇、冲动、玩劣,还是因为家长和学校的关爱不够、沟通不畅、措施不当?或者,是几者的综合?
这些不幸坐在了圆桌对面的孩子,他们是阳光一样的花季少年,本应在知识的海洋里愉快地徜徉,在阳光下与蓝天、白云、鲜花同舞蹈共歌唱,在学校在家庭里感受着爱与温暖,在父母的呵护中快乐地成长。就像田里的小苗,接受着阳光、雨露的滋润,幸福快乐地成长一样。但是,仅仅一步之偏,这些孩子却进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——一个本应与他们这个年经不应该有关联的世界。当面对着那些被称为“少年犯”的孩子的时候,我是一名人民陪审员,一名“不穿法袍的法官”,同时,我也是一位母亲。相信每一位母亲,面对着那一张张稚嫩的面孔,尖锐又深刻的痛,都无法不直达心的最深处。
未成年健康成长,需要我们全社会所有人的共同努力,正如省未管所领导在为《中国好少年金盾丛书.圆桌对面的孩子》作的序里所说的那样: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做一点事情,正是你我他的共同责任担当。
鞠:我觉得一个儿童文学写作者,首先应该具备的,是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。
文章来源:《法制博览》 网址: http://www.fzbl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621/1658.html